星空键道输入法使用小结
半年前开始使用星空键道输入法,今天在打字网站上测了下速度:均速 75 ,最大速度 110 。这个速度对于平时写文章已经足够了,基本不会出现卡手的情况。
总体来说,我对这款输入法非常满意,它是我日常用过的第一款无需选字的输入法,再也不用翻很多页去寻找自己想要的字了。
然而我也感受到很多不足的点。
首先,即便用了半年,我还是没有熟悉“飞键”。这个设定实在是太复杂了,平时错字都集中在有飞键拼音的字词上。
此外我感觉打词功能很古怪,尤其是二字以上的多字词。在二字词中,是很符合直觉的声母加韵母,比如“如何”,使用的是 rjhe
。但到了三字词及以上时,却又开始用词语的首字母了,比如“白茫茫”的 bmm
,“万紫千红”的 wzqh
。四字以上的词就则只取前三个字的首字母加最后一个字的首字母,这种情况在自定义词时比较常见,比如“三津田信三”的 sjts
。我理解这样的设置是为了将最大码长固定在 6
个键,但平时使用这种逻辑来打词并不是非常舒适,更别提飞键的引入让问题变得更复杂化。
其次,星空键道并不是一款可以“盲打”的输入法。因为在理论上,打任意字词其实都需要按 6
次键,分别是 2
个音码加 4
个形码(字),或 4
个音码加 2
个形码(词),这个码长对比作为“检字”使用的 5
码仓颉都长,非常吓人。但很多时候我并不需要输入额外的形码,因为候选词已经根据使用频率将常用的字词放在了首位。这种设计初看起来非常智能高效,但实际体验来说它也使得输入效率的提升极大地依赖于使用经验,我不得不在日常使用中花费精力去记忆每个词最佳的输入流程,在那之前我不得不一直盯着候选词框直到真正熟练。
形码使用的任意性导致的问题在输入词组时就变得更见显著,比如我想要输入“尝试”,在输入音码 jpek
之后它就已经变成了候选词,但如果我手快按照形码继续进行过滤,比如输入“尝”的形码 i
之后,它却直接被过滤掉了,只剩下:“常识”、“常是”、“常事”这三个词。这是因为在设计词组的编码时,它并不补全所有词组的 6
码全码,对于已经通过 4
码定位的首选词,后续的 2
个形码直接被省略了。这可能也是出于另一个问题的考虑:即便是惊人的 6
码码长,它居然还是有很多重码的。
总之它并不能做到像五笔那样的熟练规则之后就可以“盲打”,你得根据使用词库与使用经验不断积累,之后才能对常用词实现盲打。
最后,它也无法实现“简繁通打”。这个问题在很多输入法上都存在,因此也不算是非常大的缺点。不过我使用的 RIME_JD 方案在 U
键位挂载了“字海两分”,在打一些繁体字、难字时临时使用也足够满足需求了。但在大量输入古文时我就不得不使用仓颉了。
虽然吐槽了这么多缺点,但星空键道仍旧是一款使用非常顺手的输入法,推荐大家学习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