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生活总结
阅读
这个月也读了不少书,但基本上都是小说。
《流俗地》
马来西亚华人写的关于华人家族史的小说,也是第一次读这个国家作者的作品,让我非常惊喜的是,小说的质量非常高,即便有一层文化隔阂在里面,但是里面的故事依旧非常吸引人。
此前我对马来西亚这个国家也是毫不了解,惟一一次接触是在一次的大学英语课上,在同学自我介绍的时候,有个女生就是马来西亚的交换生。她是个非常有魅力,非常 open 的人,讲话非常大方,给我们讲了她们国家的风俗,其中提到她们会自称大马华人。另外给我印象深刻的一点是,尽管他们也讲国语,但是口音方面有很微妙的不同,在有同学指出这一点后,她也笑着说她们也会感觉中国人的口音很怪。
以家族史为主题的小说总是绕不开《百年孤独》,本书和也它一样在玩弄时间,但是不同的是,在这部小说中的时间像是一张严密的、互相交错的网,而网结就是一个个主题,这些主题在角色们的对话中反复出现,借由意识流的联想,或者是谈话人的话头,自然而然地进行了时间线的切换。不像百年孤独,你在阅读的时候必须列出时间线和人物表,否则就不知道自己在读什么,这本书非常易读,而它的结构也有种类似于《水浒传》的那种感觉:人物不停地牵出另一个人,就像是一根不断在时间和空间上延展开来的线,而这个线会如同莫比乌斯环一样衔接着开头。
这本书也是一部典型的女性主义的小说。书中的女性历经各种苦难,而男性则大多在平庸与邪恶两极之间摇摆,而这种摇摆基本都是出于男性对性的饥渴,少数几个不那么庸俗的男性都与性无关,他们要么是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要么就是与世无争的君子。
《包法利夫人》
重读的小说,这次是跟着纳博科夫一起读的。这本书常常在一些文学鉴赏书中登场,而我手头恰好有一本,于是就翻阅了好几遍。
如果不是带着文学的眼光,那么这本书实在算不上有趣。如同福斯特所说,故事并不等于小说,故事只是小说的一根肌腱,文学则是附着于其上的东西;如果只关注故事,那么文学名著就远远比不上扣人心弦的网络小说了,因为前者远不如后者吸引人。
上学的时候,我最讨厌的一门课就是语文。因为我完全无法理解那些主观题的意义,困惑于那些问题何以能有所谓的标准答案。“鱼的眼睛透着诡异的光”何以必须反应出什么深刻的思想?因此我也完全无法理解课本上讲述的关于文学的东西。书中评论名著典型的形式是,先肯定或否定小说的阶级立场,是批判腐朽资本主义的,还是在怀念旧制度的,然后再谈论其文学地位、作者轶事。然而就是没有提到文学的趣味性究竟在哪里。我有个语文老师甚至声称,评论一本书是否是好书的标准,就是它是否是正能量的。
学习文学鉴赏的方式之一是阅读纳博科夫的《文学讲稿》,这本书我已经读了两遍,虽然还是不明白文学的趣味性在哪里,但是大约已经知道该如何分析了:
- 首先纳博科夫会关注作者的生平,写作的背景,小说本身的时代背景,甚至细致地去分析当时的经济、政治状况
- 之后他会关注人物。作者是如何表现人物的?具体来说其描写方式如何?是直接描写、间接描写?角色的对话是如何反应其性格的?
- 主题。所谓的主题就是书中反复出现的东西。比如《包法利夫人》中,会反复出现马这个主题,除了直接出现,它也会通过马鞭、马车等形象出现,而通过关注这个主题,你会发现它出现在了所有关键的情节节点
- 结构。结构即情节的发展方式,人物如何登场,时间如何推进,事物如何变化等等。结构有点像是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
- 写作手法,风格。这一点比较难,我也是没看懂,可能需要像他那样有广泛的阅读量,才可能敏感地察觉到这一点
总之对于普通读者而言,容易做到的就是关注小说人物塑造、主题和结构,而其中最容易观察到的是主题。对于任何书,读过第一遍之后,会对其中出现的东西产生初步的印象,然后在阅读第二遍的时候,就会意外原来那东西在别的也出现过。这样会产生小小的、发现珍宝般的惊喜感觉。
《哈扎尔辞典》
这是一本奇书。我认为它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能称得上是“迷”的作品。
在这本书中,故事支离破碎,甚至自相矛盾,你必须通过阅读里面的人物词条自己串联起整个故事;故事起源于哈扎尔可汗的一个梦,在梦中他遇到了一个天使,天使对他说:主看重的是你的意愿而不是你的举止。可汗对这个梦感到很困惑,于是召集了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的传教士,让他们来为他解梦,他会根据结果改信对应的宗教。三方教廷都想要争取哈扎尔人的信仰,于是各自派出了精英,他们前往哈扎尔进行一场大辩论。然而关于这场辩论的结果却不为人知,三方宗教留下的记录都声称哈扎尔人最后改信了自己的宗教,而历史上哈扎尔人在改信之后就立刻分崩离析,成为历史上难解的谜团。《哈扎尔辞典》是一本汇集了各方记录的文献,根据资料来源被分成三份,即红书(基督教史料)、绿书(伊斯兰教史料)、黄书(犹太教史料)。三份资料表面上自相矛盾,但细读后有会发现里面似乎暗示了巨大的阴谋,读者必须从词条的蛛丝马迹中寻找出当年的真相。
当你一头扎进辞海的漩涡中,你会很快发现这里面原来还有另外两方势力:魔鬼和捕梦者教派。三教的地狱各自不同,而魔鬼似乎都联合起来,要想阻止捕梦者。捕梦者是一群有着特殊能力的哈扎尔人,他们能窃取和窥见别人的梦,通过在别人的梦中一次次地死去来返回“本源”,哈扎尔公主阿捷赫就是这个教派的保护人。有传言说她永生不死,每天换一副模样,但她最终被魔鬼诅咒,开始忘记自己的语言,为此她想出的对策是将自己的语言教给一群鹦鹉,当她彻底遗忘一切时,就将这群鹦鹉放生到一座岛上,当哈扎尔人灭绝后,这群鹦鹉还在说着他们的语言。而其中一个调查员就是通过搜集这些鹦鹉,一步步地还原历史真相的。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中梦幻一般的想象力。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有两个人,他们从不曾见面,却总是会梦到彼此,更奇特的是,一个人睡着时另一个人必定醒着,而睡着的人会就梦到另一个人的白天。而当他们即将见面的时候,其中一人却被杀死了,另一个人当即昏迷过去,因为再也没有人梦出他的生活了;但他并非立刻死去,而是陷入了一场特殊的梦境。本来无人知晓他梦到了什么,但是在场的人恰好有一人是捕梦者,他进入了他的梦境,见到“名词好像一顶顶帽子纷纷从他周围的物体上坠落,于是世界变得像处子一般纯洁,就像创世的第一日。只有一至十几个数字和字母表中那些组成动词的字母在他周围所有物体上熠熠生辉,亮得好像一颗颗黄金的泪珠”
可以说这本书我读了有十年,但依旧摸不着头脑。但前几天失眠的时候偶然翻开这本书,突然发现我之前错误地估计了谜题的难度,在通读了一遍之后,我意识到这本书的最大的迷就是其形式本身,只要用正确的顺序阅读词条,真相会自动浮出水面。
写代码
这个月有几天在学 Love2D ,在遗愿清单中,制作一款游戏是排名比较靠前的项目。Love2D 确实是非常简单的游戏框架,花个两天时间基本就能写一些简单的游戏了,比如贪吃蛇、 pong 、俄罗斯方块。不过我的懒癌实在有点严重,一想到写 RPG 游戏要自己画地图和人物模型就头疼,又荒废了好多天,争取下个月能起步。
另外这个月参加了两次 leetcode weekly contest 。表现非常矬。第一次就完成了 easy ,然后不知是低血糖还是怎么的,头晕地厉害,勉强写了第二题,结果忘记检查边界条件,报错之后就立刻关掉网页瘫痪在床。第二次,也就是昨天,倒是还行,前三题都完成了,前两题没啥可说的,最后一题卡了半个小时,一直在和偏头痛斗争,还有就是感觉脑力确实不如学生时代了,完全无法做到以前那样专注。我几乎就要放弃了,中途还去看了段动画,但最后还是咬牙决定继续坚持。思路倒是一开始就有,问题是求数位和,要求用尽可能小的加数,使得和的数位和能小于给定的数值。我一开始的想法就是通过补足进位最低位的非 0 数,这样总的数位和就会变小,然后就会变成递归问题。然而我困惑的是这种思路是正确的吗?有没有可能通过放着最低位不管,补足高位反而使加数更小呢?
然而我就像是玻璃前的苍蝇一样围着这个问题打转。最后沉下心,拿出纸笔构造出反例,证明了无论如何,从高位补足的和数必定会大于低位补足的。然后才安下心来写代码,最后提交的时候,时间只剩下一分钟了。这下两个月来一直往下跌的排名总算能挽回一点了。
折腾电脑
笔记本最近下了好多电影,不舍得删,于是把旧的台式机倒腾了一下。把卡得要死的 win10 卸了装上 fedora ,然后用 jellyfin 、samba 、motrix 搭建了一个媒体中心,效果是这样的:
非常不错,界面有点像是 Netflix ,翻墙之后还能下载电影 meta 信息,有海报、演员表、每集评分。
中间踩了不少坑,不过浪费最多时间的还是在资源下载工具上。一开始想要用 aria2 下载,于是找了网络上很火的 docker 部署的 aria2-pro ,搞了半天 rpc 端口也没反应,进去一看日志才发现居然会去访问 vercel.app 下载配置文件,然而 vercel 最近似乎被墙了,导致里面的程序一直在反复下载报错,而且这个容器还不让我自己下载配置文件。然后又试了其他人写的,又浪费了大量时间,最后发现一直在用的 motrix 其实就是 aria2 的包装,而且还自带 rpc 功能,于是干脆装了 motrix 设置开机自启动,然后在笔记本上通过 AriaNg webui 访问,体验相当不错。台式机电脑有 1T 的容量,于是就把以前就很想收藏的 The X-files 弄下来保存了。
健康
这个月的身体也不怎么好,依旧是间歇性的头晕、脑鸣,感觉无法集中精力。
已经很久没有冥想了,因为感觉越来越静不下心,总是想要去关注外界的事情,一整天心都得不到休息。最近总算还是重回正规了,以前半途而废的“因是子静坐实践计划”要重新开始了。
八部金刚功确实很有效。作为对比,锻炼之前的那些日子,早上起来都是头昏脑胀的,但是锻炼之后,早上的精神好了很多。我的问题就是懒,因此本该早就调养好的身体就一直这么破破烂烂地下去,不能再这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