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ingko


2022 世界读书日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自诩为读书家的我也来凑凑热闹,顺便回顾一下方块字陪伴我走过的时光。

书与启蒙

犹记得我读的第一本书,是一册数学习题册,那时候我大概四五岁的样子,还不识字。有一天父母都去田里干活了,刚好有个小学老师租住在我家,她看我无聊,就习题册给了我。现在还记得上面画着各种各样的几何图形,边上还印着密密麻麻的方块字,我看着很好奇,于是就拿着铅笔在报纸上临摹。虽然写出来的东西都是一团团不规则扭曲的线条,但那时候的我感觉就好像是掌握了一种神秘的魔法,兴奋异常。

然后我不知怎么的就学会认字了,本能地想要认识更多的字,但是家里条件不好,父母也不愿意给我买课本之外的书,于是我只能拿着6 块钱一本的新华字典反复翻看。那时候发现了一个颇为惊奇的现象:在我查某个词的时候,比如 A ,然后条目里会解释成 A 事物有什么样的特征,是一种 B ;而在查阅 B 的时候,又会将含义指向 C 。如此不断查询下去,竟怎么也无法到底,这些词就好像是构成了一团互相指涉、依赖的锁链,而尽头却只伸向虚无。我朦胧地产生了一种恐惧,事物上面贴着的标签竟然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人为的、任意的,这让我非常地不安。

后来学校有了图书馆,我便一头栽进了书的海洋之中。那时候借书非常麻烦,我们不能进入图书馆里面随意挑选,只能从几张图书清单里面勾选出自己想要的书,然后将单子交给图书管理员,让他帮我们拿书。因此我首先读到的就是那些有很吸引眼球的标题的书,比如《光明之箭》,《神女之谜》,《癌人》等等,这些恰好都是国产科幻小说,而它们从没有让我失望过。我如今仍然怀念那些日子:我一边听着村里广播中播放的班得瑞,一边目不转睛地翻页,恨不得将整个人埋进书里。也是从那个时候起,我产生了对科学的浓厚兴趣,梦想就是乘坐一艘宇宙飞船探索最遥远的星空,那时候村里的夜晚还能看见银河,星星点点的夜空总是会激起我各种各样的冒险幻想。

后来去了县里的高中,有了更大的图书馆,总算可以随意挑书看了!一开始我还和以前一样如饥似渴地寻找着科幻小说,但班里却已经流行起了别样的风潮。我的前桌是个小胖子,有一天晚自习的时候,他神神秘秘地递给了我一本厚厚的书,我接过一看,封面上写的是《失乐园》,然而并不是弥尔顿的那本。我还是第一次在书中读到那么直白而裸露的性描写,以前我读过的最多就是“一夜之后”那种程度的,看得我脸红耳热的,但在刺激的同时也对爱情产生了一种恐惧,书中的两个主角为了爱欲而一步步地堕入深渊,最后死也不分开的那种偏执使我万分不解,至今我也无法理解那种狂热。

书与音乐

读书的时候我并不怎么听音乐,因为音乐只会令我分心,而在沉浸入文字之中后,我已经像是聋了一般,心中已经无法装入任何旋律了。但是有的时候,我却能在书中听到最美妙的歌声。

小时候我对音乐的全部理解也就是村广播里的班得瑞,和点歌台上各种情情爱爱的歌。还没有形成鉴赏力的我就在这些反复播放的旋律中形成了对音乐的品味。第一次在书中听到的歌声是《星与星愿》,那时候我连歌词都听不太明白,却在某天看《哆啦七小子》的漫画书中的一段情节后,脑海里却莫名其妙地反复地响起了这首歌。那段故事的主角是哆啦 A 梦的好友、一个看见圆形物体就会变成狼人的机器猫,故事情节已经忘了,只记得狼人猫爱上了一个女人,却因为某种原因无法在一起,当时我还小,看得我眼泪稀里哗啦的,感觉这首歌和这篇漫画非常的契合,以至于我在学校的时候也会不自觉地哼起这首歌。

后来读书的时候,我也常常会将书中提到的音乐找来听,比如《名侦探柯南》里有个犯人喜欢在作案的时候吹 let it be 的旋律,于是我就把披头士的歌都找来听。我莫名其妙地对书中人物的音乐鉴赏力非常信服,找来的歌我都感觉非常不错,现在还常常地找出来听。甚至在读一本略恐怖的网络小说时,喜欢上了 current 93 的黑金属,随后就开始沉迷于各种各样的“怪诞音乐”。

在所有从书中邂逅的音乐中,印象最深的是两首曲子:雅纳切克小交响曲,和 Return to ForeverRomantic Warrior 。前者出自村上的《1Q84》,女主角青豆百无聊赖地坐在出租车里,收音机放着的正是小交响曲,因为堵车,她和司机聊起了音乐,然后青豆就从车里下来,干脆利落地从高速公路上爬了下去。日常中发生的非日常总是让我非常沉迷,我特别喜欢角色因为某些事情从沉闷地日常中挣脱的感觉,因此我便连带地喜欢上了这首小交响曲。如果我不是在这本书中接触到这首曲子,那么我恐怕会被开头怪异的旋律而劝退吧,而读过书之后,它的旋律有了现实的意义,于我而言,它激起了一种激昂的、超脱的情绪。给我类似感觉的还有 Beat the Devil’s Tattoo ,这首不知所云的歌是在电影 God Bless America 里听到的,电影的男主角白天被诊断出癌症,中年失业的他空洞地看着不知所云的电视,隔壁邻居一如既往地吵闹不休,他准备吞枪自杀,忽然从电视上找到了人生意义,于是歌曲就在他潇洒地离开家门后响起。

Romantic Warrior 则是一张爵士乐专辑,最先接触到这个音乐分类还是在高中音乐课,当时完全欣赏不来,根本无法从中获得任何感动。而高中时我恰好也开始沉迷于推理小说,最喜欢的是岛田庄司的《占星术杀人魔法》,凶手的诡计已经在《少年包青天》里面剧透了,因此解谜的乐趣少了不少,但是这书还给我带来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我特别喜欢。另外里面还提到了日本有名的阿部定事件,而这恰好又是《失乐园》的重要主题,我乐于在书中发现这样的联系,因此就更喜欢岛田的书了。读的第二本是《斜屋犯罪》,用的是超大型机械密室手法,侦探和《占星术》一样是名字很怪的家伙,叫御手洗洁,翻译过来就是洗厕所的。说起来在读这两本书之前就已经知道这个侦探了——柯南漫画的书封上总会介绍一些有名的侦探,其中就有御手洗。而岛田的处女作其实是《异邦骑士》,是御手洗和助手石冈初次相遇时的故事,那时候石冈正因为事故失忆,被一群可怕的家伙盯上,索性在事情无可挽回之前,御手洗骑着机车闪亮登场,点题地非常漂亮。而两人的相识就和音乐脱不开联系,他们常常在屋子里听爵士乐,而他们最喜欢的就是 Romantic Warrior 。后来我也反复地听,一开始果然还是不太习惯,各种乐器凌乱的开场,悠闲地令人心急,让人始终无法把握住旋律,情况在一分半之后开始改善,钢琴逐渐突出旋律,繁杂的音乐开始有了中心,每次淡出之后的回转都恰到好处地击中兴奋的点,而反复的拉锯之后情绪逐渐走向高潮,在所有乐器完美的和声中,我闭上眼睛,眼前出现了御手洗在夕阳中骑着机车的浪漫身影。

书与人生

可以说正是书,充实我原本空虚的人生,也是书给了我每个孤独夜晚的陪伴,因此我也习惯在书中寻找对人生疑问的解答。

在我还对世界抱有好奇心的时候,《苏菲的世界》给我以哲学的启蒙,尽管它只是让我们提出问题,却无法给出确切的解答。在柏拉图的著作里,我也品尝过苏格拉底,他刨根问底式的分析方式带给我不少启发,让我认识到有很多论战的本质不过是概念之争,但他对死亡的认知却让我抱有疑虑。哲学与其说是回答,不如是一种持久的疑问,是一种追问解答本身是否可能存在的尝试,随后,我将目光转向了心理学。

那个时候的我对人生陷入了幻灭,《伯恩斯新情绪疗法》使我意识到我所有的痛苦都是源自错误的认知,事实上所有的感受都是内心在应对外在变化的反应,治疗痛苦的方法就是通过理性矫正不理性。

然而认知疗法需要太大的毅力,而陷入困境的人往往连向投来的救生圈伸出手都做不到。于是我开始在禅修中寻找解答,《正见》,《当下的力量》,《内观》等等都是不错的书,让我找到了除理性主义之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些开悟的人告诉我痛苦是普遍的,痛苦来源于自身不切实际的愿望,但同时痛苦也是可能止息的,即是开悟。

但开悟甚至比认知疗法还有困难,这时我从《像哲学家一样生活》一书中找到了更平易近人的生活方式。我发现世界各地的智者们对人生有着非常相似的观点,他们的教导往往有共同之处。而这本书则是理性主义和禅之间的中道,即斯多葛式的生活方式。斯多葛主义兼有认知疗法和禅的两面,它的教导中有不少认知技巧,可以让我们摆脱反刍般的内耗;也告诫我们追求真正的生活,而不是单纯地满足物质需要,事实上我们生活地越是简朴,快乐便越可能得到。

或许是不幸的童年令我对人生总是抱有负面的看法,我和洛夫克拉夫特笔下的主角一样郁郁寡欢,幸运的是我还能通过阅读体验不一样的人生,我认同博尔赫斯的理想:如果有天堂,那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