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ingko


《悉达多:一首印度的诗》

核心观点

知识可以传授,但智慧不能,后者只能通过自身经历感悟。

笔记

黑塞玩了一手叙述性诡计,将佛陀的名字拆成乔达摩和悉达多两个人。在这本书中,乔达摩是原本的佛陀,而悉达多是本书的原创主角。

悉达多和佛陀的生平有着相似性,他也是出生自高贵的婆罗门种姓,同样也因为厌倦了享乐而开始追求真正的智慧。和佛陀一样,他一开始也选择了苦行,跑去当了沙门。和他一起的还有青梅竹马的乔文达。

在沙门处学习了三年,悉达多感觉自己是在浪费时间,因为他们的老师六十多岁了也还是没有开悟。这时佛陀的事迹从远方传来,人人都在说佛陀是真正的开悟者,于是两人就都去拜访了在给孤独园的佛陀。

乔文达立刻就被佛陀的开示感染了,并当即决定皈依,而悉达多尽管也敬爱佛陀,但在沙门时产生的怀疑一直困扰着他:他真的能从别人的教导中得到开悟吗?

因此他最终选择告别佛陀和朋友,独自踏上求道的路。之后的操作我就看不懂了:去拜访名妓迦摩罗,希望从她那里学会(做)爱的艺术,而迦摩罗则说要做她的入幕之宾,需要华丽的衣服和首饰;于是悉达多就去向一个商人学习如何经商,后来他果然发财了。

和迦摩罗生活了几十年后,他再次决定出走,这次他去拜访曾经遇到过的船夫,希望从他那里学会如何划船。船夫恰好也是一个有智慧的人,他传授了他河流的智慧。就这样悉达多成了船夫,到了故事结尾,佛陀病逝,很多人前去吊唁,其中迦摩罗也带着孩子来了,然而途中却被毒蛇咬了,危在旦夕。悉达多认出母子,迦摩罗在悉达多的怀中安然离世。

悉达多本想将儿子养大成人,但是儿子过惯了奢靡的生活,不愿和父亲过着贫困的生活,于是偷了钱跑了。

最后悉达多忽然顿悟了,船夫知道自己是时候离开了。

结尾,已经是老人的乔文达再次在渡口遇到了悉达多,这次他仍然没有认出悉达多来,这时悉达多已经能够向好友传达他领悟的智慧。结尾非常“玄妙”,像是西藏的灌顶仪式一样,乔文达一瞬间在悉达多身上看到了无数人的过去,因此也顿悟了。

评价

西方人写的佛总是差了那么点意思,尤其是黑塞自己并没有开悟,却还要在小说中描述一个开悟的境界,于是不得不写的非常模糊。

这本书的主要观点是不能教授智慧,而必须自己去红尘中历练一番,不那么明显地,黑塞将那些臻于生活艺术的人放在出家的沙门之上,认为从这些入世的人身上才能学到生活的艺术。

这种观点并不新鲜,但我并不是非常认同。至少在当时的西方人眼中,佛陀的故事只是一个有异域风情的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