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六日间》:向山提问,向山进发
第一次听说北村薫是在一本推理杂志上,书中将他归类为日常推理作家,和写了《冰菓》、小市民系列的米泽穗信并列。 然而没想到我读的第一本他的书会是《八月的六日间》,一本和推理完全无关的小说。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不可避免地联想到到了以前看过的两部动画:《向山进发》和《摇曳露营》。前者和本书一样是关于登山的故事:得了恐高症的女主和青梅竹马重逢后再次挑战登山;而后者讲的虽然是露营,但主角的心境却和本书一样,她们都喜欢独自出游。 两部动画的主角都是女高中生,一大看点就是可爱女生们在旅游过程中会擦出怎样的有趣火花。而本书的主角是一个已经步入社会的成年女性,她不同于 JK 的魅力就是她的成熟:经历了无果的恋情、友人的逝去,以及职场的磨砺;而在登山的过程中,她实现了同自己的和解。
年轻时,我喜欢《挪威的森林》中永泽的一句话:只有懦夫才同情自己。我将永泽的这句话奉为座右铭,在小说中,永泽是一个冷酷无情的精英,生来就是将人生当作一场零和游戏,在上学的那几年,我非常希望能成为像他那样的人。然而如今,我既没有成为永泽,也没有成为渡边,我不过是人生的配角,这句话反而有了更大的魔力。 曾经我用这句话来激励自己,希望能够压抑内心的各种负面情绪,勇于攀登人生的高峰,但我最终还是失败了——不,或许我连一丝努力都不曾付出过,这连失败都算不上——我不过是人生的逃兵罢了。那时的我是如此痛恨自己,以至于千方百计地想要惩罚自己。 但是,在将自己当作敌人的那一刻起,我就已经失败了。我将自己分裂成两个,一个怯懦而懒惰的自己,一个是拿着鞭子的自己。但我忘了,我就是我,企图主宰自己的那一刻起,我也成了自己的奴隶:那个我不喜欢的自己会拿起鞭子。
登山是实现和解的一种方式。小说的主角在登山中,总会不由自主地回想起过去的往事,这些事情往往令人悲伤,因为比起快乐的事,人的大脑更擅长回忆痛苦的事。但和往常反刍的模式不同,在登山中,我们超越了日常的范式,会跳出惯有的思考框架,从更积极的角度思考。 即便是内向的人,在登临山巅俯瞰美景的时候,也会不禁将这份喜悦和陌生人分享。就像本书的主角虽然自诩喜欢独自登山,但在旅途中总是会同偶遇的陌生人建立联系,并忍不住和她们共享自己的过去。
或许这就是登山的意义吧。在大汗淋漓,手脚酸痛时,我们总会不禁怀疑起登山的意义,这种将自身重力势能积累再消耗的过程如同西西佛斯一样充满了自我惩罚的意味。但是当我们登临山顶,实现此程的目标时,却又会由衷地感到喜悦。一方面是因为看到了平日里难得一见的美景,更重要的是我们磨砺了自己的内心,我们不仅锻炼了自己的意志力,还从惯有的消极思考模式中脱离出来,用全新的观点看待自己的人生。难怪很多失恋痛苦的人总会出门远游,这的确是一剂镇痛良方。
书里没有发生什么矛盾冲突,有的只是主角一次次地决定出发,然后在山中她一步步地寻回自己。这样的小说在快餐化阅读盛行的今天显得太过平淡,就像喝惯了可乐红茶的人不得不喝凉白开一样,但阅读这样的书也有平静身心的好处:在心被各种强烈的刺激作用下变得不敏感的时候,重新品味一下这样的小书能让我们心再次变得柔软而深刻。
这本书我读了两遍,并不是有多喜欢这本书,而是在阅读一段段没有情节起伏的文字中,我感觉到自己就像是在用耐心攀登一座山一样:分心会让我滑倒,无聊会让我放弃,只有坚持才能让我读完这本书。而我过往的经历也渐渐和主角重合在一起:我也喜欢中岛敦的《山月记》,背诵过妖虎的自白;当读到人鱼怪谈时,我不禁联想到了最近读过的《如碆灵供祭之物》,这本书里也出现了同样的故事。于是在我的想象中,我背上行囊,和主角一起踏上柔软的雪地向着那座大山进发。
最后以一首小诗作结吧,是书中主角在登山小屋的书架中看到的,我非常喜欢,于是把它抄录如下:
请在昨日归来
在昨日的此刻归来
请与我相遇在昨日
因为我总是在昨日
昨日的此刻
你可能无所不能
然而昨日却停滞了
不论是明天还是后天
你都不用准备了
请回到昨日吧
请在昨日归来